“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清远市委书记殷昭举在肯定公安局轮值勤务队解决基层治理痛点难点的工作时,这样评价。
从2021年12月开始,清远市公安局结合当前勤务工作和实战需要,以基层治理为抓手,推动市局机关警力常态化下沉一线,强化缺位补位功能,发挥尖刀作用,撬动基层大治理,从而达到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的目的。
随着轮值勤务工作的不断推进,实现了社会面见警率显著提升、队伍应急能力有效提升、警队形象和基层认同感大幅提升、刑事治安警情实现“三升一降”的社会效果。据统计,2022年清远市刑事治安警情较2021年下降24.6%,高于全省平均下降幅度。
基层盼来了“尖刀兵团”
2022年12月初,疫情政策调整后,对英德交警望埠中队的指导员李飞来说,更意味着全面放开后辖区即将到来的交通压力。市公安局在征求八个县(市、区)公安机关需求的同时结合英德交通整治压力大,“摩电”警情高发的特点,决定派出一支近50名的警力支援英德开展交通整治工作。
英德面积5634平方千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常住人口近百万,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交通整治压力大,是英德公安机关常年面临的基层治理短板。以望埠交警中队为例,中队共20多名民辅警,管辖4个半乡镇的范围,从交警中队去最远的一个乡镇需要近50分钟的车程,有时仅一个望埠镇的交通安全就有点让交警中队“吃不消”。
“望埠是温泉旅游大镇,境内有两条国道,过境车辆多,游客多,加上大量的留守儿童主要通过摩电接送上学,交通安全隐患多。”望埠镇分管交通安全工作的负责人介绍。
2022年12月15日,清远市公安局轮值勤务队一分队A班民警再次到英德联合当地警力开展为期1个月的交通整治。
“晚上查酒驾、醉驾和超载,白天查无牌无证的摩电,整治乱停乱放现象,排查交通安全隐患,一个月下来,交通状况大为改观。”望埠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农村是人情社会,交警执法难度大,尤其是面对无牌无证的摩电,查处难度较大。
针对相关情况,轮值勤务队一到英德就“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整治。一时间,英德各乡镇的微信亲友群,宗族群等全是市里派警察整治交通的视频和消息。一批又一批无牌无证的“摩电”被依法移交派出所处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遏制,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据悉,2022年,望埠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21年下降62.5%,今年春运以来,亡人事故为零。
基层短板倒逼警务机制改革
清远公安轮值勤务模式的出现,源自对基层工作的深度调研和大数据分析。调研和大数据分析显示:清远市八个县(市、区)公安机关中清城区和清新区9个派出所的刑事治安警情占了全市近一半;未成年违法犯罪占全市刑事治安警情的比重较大;英德和阳山地区交通治理压力大,“摩电”警情高发……
上述问题跟清远管辖地域大,山区警力不足有关,但也暴露出公安基层治理工作薄弱的短板。清远市公安局党委立足山区警务特点,推动机关警力下沉,促进警务融合,资源优化,撬动基层大治理,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2021年12月27日,清远市公安局组建轮值勤务队的队员由局机关近600名民警组成,混编成6个分队,若干小组。每个分队设分队长、副分队长各1名,由局属各单位“一把手”按季度轮值担任。小组设小组长、副小组长各1名,由业务骨干按季度轮值担任。
“我们的轮值勤务周期,从一天到一周,经历了一年的适应和调整后,去年12月升级到一个月,轮值民警由市局600民警扩大到市局近1600名民辅警。”市公安局负责同志介绍,8个县(市、区)公安机关也相应建立本级轮值勤务队,以“1+8”的模式自上而下高位推进,形成“市局领着县局走、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扁平化轮值勤务机制。
2022年国庆到年底,轮值勤务队分4批次(每批次3个分队300多名警力,为期7天)下沉清城、英德、阳山等刑事治安警情高发、农村道路交通管理薄弱的地区,协助当地派出所、交警中队开展社会面巡逻、重点部位治安防控、重点场所清查、农村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筑牢了公共安全防线。
2022年12月中旬起,轮值勤务队开启常态化战训合一新勤务模式,市局全部警力划分为6个分队,每个分队拆分为两个主副班,组成12个小分队。在实战勤务上,采用混编人员搭配,打破警种壁垒,加强协同作战能力,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主班队员下沉基层一个月,副班队员每个工作日晚上集中接受2个小时清单式、系统化培训,通过战训合一提升民警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实现从“单科警察”向“全科警察”的转变。
从思想源头解决警务效能问题
“延安精神+党建引领”不断完善优化轮值勤务机制。
2021年至今,市公安局多次邀请延安党校的专家来清讲课,将延安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公安民辅警心里。“官兵一致同甘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了共同的公安事业,轮值队员不分警种,不分上下级,共赴基层就是一个兵。”社会面巡逻、出租房屋清查登记、重点场所安全检查……在各种轮值勤务场景中,经常可以看到穿着白衬衫的高级警长和刚入职的新警、辅警一同巡逻、查车。
轮值勤务队每个分队都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设有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纪检委员,切实强化党建引领,发挥临时战斗堡垒和每一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清远市公安局轮值勤务队一分队队员林伟泉觉得轮值勤务下基层,不仅能真切地了解民情熟悉基层警务,还能在实战中向基层民警学习,跟其他警种部门同事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林伟泉的感受说出了大多市局轮值勤务队员的心声。对基层来说,他们看到的又是另一番风景。“轮值勤务队对基层派出所的帮助非常大,轮值队员联合‘铁骑队+便衣队’成立深夜巡防小分队,开展深夜巡防工作,辖区宵夜一条街打架、酒驾、噪音等警情就明显下降,大大减少了派出所民警深夜出警的压力。”清城分局洲心派出所副所长伍伟江说道。对洲心派出所光明社区警务室民警黄型雅来说,通过轮值勤务,增加了很多向市局业务警种骨干学习的机会。
例如处理一起夜间高空坠物事件,在技术力量薄弱让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轮值勤务队员刑事技术专家通过精湛刑侦技术很快将该起案件告破,令他由衷佩服。
轮值勤务撬动社会“大综治”格局
“没有公安机关的当担,‘酒吧’扰民这事就破不了题。”英德市委政法委一负责同志谈到,直到市局轮值勤务队的到来,英德才彻底解决了“酒吧”扰民的老大难问题,且治理经验在清远全市推广。
从2022年开始,清远多地陆续有“酒吧”扰民的警情,尤以英德城区为甚。英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被投诉的酒吧,打着餐饮、酒吧的名义在营业,却变成了蹦迪、打碟狂欢的类KTV娱乐场所。
“以前的酒吧,几乎是清一色的清吧,并无扰民警情,现在就是一个大型狂欢场,就在居民小区附近,投诉最多的就是噪音扰民。”该负责人表示。
对于这种打擦边球的新事物,虽多个部门参与整治,但效果并不明显,百姓仍旧意见很大,容易滋生打架斗殴、酒后闹事、投诉和警情不断。
2022年10月,市局轮值勤务到英德后获悉上述情况后,对不愿意参照娱乐场所管理规定,凌晨两点后仍营业的场所,每晚定时定点值守、巡逻,成效较明显。此做法在清远全市推广。
接下来,清远市公安局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新思维,进一步优化轮值勤务机制,与巡回综治队相融相促,依靠党委政府联合职能部门,发动社会各界,积极构建大安全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促进公共安全治理不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