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陆河何以成为“广东十大乡村歌手”的诞生地?-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10/03 09:18:50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汕尾陆河何以成为“广东十大乡村歌手”的诞生地?

字体:

9月30日晚,汕尾陆河县青年公园,星光璀璨,歌声如潮。随着“天籁乡音 时代粤章”2025广东乡村歌手大赛半决赛的帷幕缓缓落下,全省30强选手在青山绿水间激烈角逐,最终十位来自全省各地的乡村歌者脱颖而出,捧得年度“十大乡村歌手”荣誉,直通总决赛。这场以乡音为笔、以山水为幕的音乐盛会,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路径的深情叩问:为何是陆河?陆河凭什么?

文章配图

当万千观众在绿地上挥舞荧光棒,与选手齐声高唱《梦里叶塘》《连山摇》……我们看到的,不只是歌声的共鸣,更是一座县城以文化自信书写的时代答卷。陆河,这座三十余万人口的纯客家县,何以成为省级大型文旅赛事的“首选地”?其背后,是环境、文化、机制三重逻辑的深度耦合,是一场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从“拆违治旧”到“公园城市”,陆河造好了“盛事舞台”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陆河以“拆违、治旧、控新”为组合拳,累计拆除违章建筑超6万平方米,改造农房近万栋,通过“平改坡”、真石漆美化、艺术墙绘等方式,实现城乡风貌“颜值跃升”。

尤为关键的是,陆河创新性地依托留用地改革,将县城闲置地块集中管理,规划建设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十大主题公园,实现“还绿于民”的空间置换。这些“城市绿肺”不仅重塑了城乡肌理,更催生了“星空电影”“草坪音乐会”等新型文旅场景。正是这些开放、共享、生态的公共空间,为大型户外赛事提供了理想的载体。

试问,一个垃圾遍地、违建林立的城市,如何承载万人合唱的浪漫?而陆河,用“摇铃收集”垃圾、“积分兑换超市”等机制创新,将3万份“门前三包”责任书化为全民参与的文明自觉。当“环境卫生就是精气神”的理念深入人心,陆河不仅在“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消薄类县第一名,更用整洁有序的街巷、绿意盎然的公园、文明淳朴的民风,为赛事筑牢了看得见的“硬基底”。 

从“客韵乡音”到“全民狂欢”,陆河接住了“赛事灵魂”

如果说环境是“硬支撑”,那么文化就是“软灵魂”。作为“中国青梅之乡”“楹联文化之乡”,陆河还拥有河田高景、陆河擂茶、罗洞木偶戏等丰富非遗资源。但陆河没有将文化束之高阁,而是以“文化润心”工程为引领,让文化“活”在当下、“火”在民间。

文章配图

乡村歌手大赛的核心是“乡音乡情”,而陆河恰好是这份“乡情”的最佳容器。今年以来,陆河县城十大草坪公园已成为星光下的文化地标。每逢周末,草坪音乐会、星空电影轮番上演,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基层文化体系,为广东乡村歌手大赛提供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土壤。

文章配图

本次大赛湾区东海岸(陆河)赛区自6月启动,覆盖深惠揭汕四市,首场海选即吸引数千人围观,人气爆棚。全省半决赛现场,客家后生团的《梦里叶塘》唱哭了异乡游子,九歌组合的《铜铃悠歌》绘活了瑶寨风情。梅州选手用客家甜粄隐喻爱情、清远选手融合瑶族八音与摇滚……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狂欢,陆河用包容的文化土壤,让不同地域的“乡音”都能找到共鸣,文化自觉与赛事理念深度契合——“乡音乡情”在陆河找到了最真挚的表达场域。 

从“单打独斗”到“多方聚力”,陆河备足了“发展动能”

陆河的突围,是一场多方协同的“系统作战”。在省纵向帮扶陆河县工作队、深圳坪山对口帮扶陆河县工作组、“双百行动”驻陆河县服务队及中铁集团等多方力量支持下,令“客韵新城、活力陆河”品牌实现全球发布,同时催生了“油柑丰收节”“梅花文化旅游节”“春茶开采节”“草坪音乐节”等农文旅IP。“政策+资金+智力”的立体帮扶模式,让陆河从“养在深闺”走向“湾区舞台”。

这种协作机制,打破了县域资源瓶颈,提升了大型活动承办能力。以本次半决赛为例,现场设置农产品市集、非遗展销、“乡村留音墙”互动区,实现“音乐+消费+传播”闭环。今年“五一”期间,陆河吸引游客47万人次,旅游收入破1.5亿元,正是“媒体+”文旅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有力印证。

更深远的是,陆河以十大主题公园为“文旅枢纽”,构建起“东西南北全覆盖、昼夜游玩皆相宜”的全域旅游网络:东有万亩梅园,西有“一河两岸”,北接森林公园,南至温泉小镇与红色村落。赛事不仅带来一时热度,更成为拉动全域发展的“流量入口”。

这正是陆河的深层考量:承办赛事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游客在听歌之余,既能赏万亩梅花、泡养生温泉,又能购非遗手作、尝客家美食,大赛便从“音乐的盛宴”变成了“经济的引擎”,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消费热起来”的愿景照进现实。 

从“一场赛事”到“一串效益”,陆河答好了“振兴命题”

半决赛落幕当晚,陆河的精彩才刚刚开始:活力筝鸣风筝嘉年华在草坪升空,深莞惠汕河五地文艺展演轮番上演,农产品市集里的陆河擂茶、青梅制品供不应求……这座山城没有把赛事当“终点”,而是将其作为“文旅组合拳”的启动钥匙。

环境革命到文化润心,从协作帮扶到文旅融合,半决赛落户陆河,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它是对“百千万工程”下陆河县域系统性变革的肯定,是对“环境—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最佳认证。这座客家山城用实践证明:乡村的价值,不在于“复制城市”,而在于挖掘自身的“基因密码”——用生态颜值吸引赛事,用文化温度留住人心,用机制创新激活动能。

文章配图

夜幕下的青年公园,天地为幕,山水布景。歌声穿越梅林,回荡在客乡山谷。陆河,这座曾经低调的山城,正以一场场音乐盛会,为百姓创造有温度的生活场景,在城乡融合中找到独特坐标,也在向外界宣告:陆河,不仅有梅花的清香,更有文化的回响;不仅有生态的底色,更有振兴的成色。

这,就是陆河的答案。这,也是南粤大地乡村振兴的未来图景。程嘉珊 林婷 陈乾章 王民福 叶思敏 朱仕航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