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妆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科技创新已成为品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护肤品牌梵蜜琳,坚持以科研为基石,通过系统性、多层次的研发体系,实现了产品研发向“精准护肤”方向迈进。
9月15日-18日,第35届IFSCC全球化妆品科学大会在法国戛纳举行。梵蜜琳在大会上分享了黑玫瑰抗衰相关研究成果。从原料筛选、活性成分鉴定、作用机制探索到临床验证,系统呈现了其在抗衰领域的科研实力。
2019年,梵蜜琳启动全球原料优选计划。基于文献研究和现代植物药理学分析,梵蜜琳选择了源自法国Meilland家族培育的特色黑玫瑰品种作为品牌战略性原料。该品种富含多酚、黄酮和花青素,花株在发芽到开花的生长全过程中,均严格控制温度(10-15℃)和光照(≥8h),同时为保留各项生物活性,原料在人工采摘后采用-80℃冷冻干燥及低温研磨工艺处理。2021年,梵蜜琳联合全球原料供应商Hallstar,采用微波-超声波动态冷温提取技术对黑玫瑰进行提取,开发出具备抗衰功效的专利成分“玫提因®”。
为解析“玫提因®”抗衰机制,梵蜜琳科研团队与法国Genel实验室合作,基于“针对亚洲人100个衰老基因组研究计划”展开基因组学分析。相关研究成果《Exploring the anti-aging potential of the darkest rose: a genomic and retinol comparative approach》已于2024年入选IFSCC大会并发表。
在研究确认“玫提因®”具有抗衰功效的基础上,梵蜜琳科研团队进一步追溯其活性本源,利用UPLC-MS/MS(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黑玫瑰、格兰维尔玫瑰(粉白色)和弗洛伊德玫瑰(紫红色)进行代谢组学比较。研究成果《Investigation of Bioactive Substances in Different Rose Varieties and Molecular Docking and Validation with Anti-Aging Receptor Proteins》已于今年在法国戛纳举办的IFSCC大会上正式发表。
研究显示,该黑玫瑰品种活性成分较为丰富。在鉴定出的1972种活性物质中,花青素类成分含量突出,共检测到68种花青素,总量为1.0355%,关键色素成分矢车菊素-3,5- O-二葡萄糖苷含量达0.9%。该品种还含有63种黄酮类成分,其中银椴苷、根皮苷及山奈酚3-O-芸香糖苷等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被测品种。此外,分子对接研究中还揭示了黑玫瑰活性成分的抗衰机制。研究发现,黑玫瑰中关键活性成分能够与 SIRT 家族蛋白、视黄酸受体等衰老相关靶点高效结合,表现出优异的亲和力,从分子层面阐释了其多靶点、高效率的抗衰潜力。
基于对“玫提因®”作用机制的研究,梵蜜琳提出“早P晚R”抗衰理念,日间注重防护,夜间关注修护,形成日夜结合的“24小时抗衰矩阵”。该理念已应用于贵妇膏及贵妇霜系列产品,通过早晚搭配使用,实现多维度抗衰老保护,彰显了梵蜜琳在护肤理念方面的创新能力。
梵蜜琳的产品在上市前均经过严格的人体功效测试,受测对象在使用贵妇膏56天之后,皮肤状态在紧致度、皱纹深度、滋润度等多维度均有较强改善,体现了“科技+安全+效果”三位一体的产品理念。梵蜜琳首席科学家、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陈家悦表示,梵蜜琳通过联合实验室参编6项行业团体标准,助推行业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梵蜜琳的科研之路,离不开三位女性创始人的坚守与追求,从最初仅有几人的实验室到如今登上享有盛誉的IFSCC舞台。她们用8年时间打磨“玫提因®”,用10年构建“24小时抗衰”体系,在追求快节奏的行业环境中,坚守长期主义,最终赢得了用户的信任与认可。
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未来,梵蜜琳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中国护肤品牌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