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们公司中标了!”近日,广东某建筑企业经理吴某某给茂名茂南法院执行人员打来电话,分享了该公司成功中标的好消息。
吴某某的话音里带着久违的轻松。电话挂断后,执行人员心头的大石也落下了。
此前,该企业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惩戒措施。而此时,该企业又成功中标工程项目,这期间经历了什么?
千万工程款之诉
2023年,李某某将拖欠其工程款的某建筑工程公司诉至茂南法院。经茂名两级法院审理,依法判决建筑工程公司支付工程款1100万多元及相应利息给李某某。
判决生效后,建筑工程公司一直没有履行,李某某只得向茂南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冻结了该建筑工程公司名下380万元存款。除此之外,法院经多方调查,未发现该公司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同时,因税费纠纷,该建筑公司对李某某另案提起诉讼。
为顺利执行到位,执行人员组织双方多次面对面协商。然而,该建筑工程公司却一直不愿意拿出还款方案。一来二去,李某某失去了耐心,拒绝与该建筑工程公司协商。
鉴于该建筑工程公司态度消极,法院在继续查找财产线索的同时,决定对该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吴某某采取限制高消费的惩戒措施。
“活水养鱼”破僵局
不久后,吴某某给执行人员打来电话,焦急地向执行人员提出请求:“现在我们公司急需参加4个项目的投标活动!能否解除限制消费令和账户冻结?”
原来,该建筑工程公司发现近期有潜在的项目可以参加投标。但是,该公司被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不符合投标条件。吴某某这才急忙向执行人员寻求“帮助”。
经过紧急研讨,执行人员认为,按照该公司当前的资金状况,确实无法向李某某足额支付工程款。但如果让该公司重获“造血”能力,不仅可能让李某某的债权得到更大程度的保障,甚至还有可能让该公司摆脱困境重新走上正轨。
“竭泽而渔不如‘活水养鱼’!”执行人员从善意文明理念出发,积极转换思路,提出“活水养鱼”式偿还欠款的解决方案。
“风险太大了!”听到执行人员的建议,李某某坚决反对撤销任何限制措施,担忧一旦松绑,工程款将更加遥不可及。“而且,他们公司投标受限,关我什么事呢?”
为了打消李某某的疑虑,执行人员再次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我们公司遇到了阶段性的经营困难,确实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向你付款。但我们公司在业界的口碑你是知道的,我们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如果这次你能高抬贵手,我们公司一定能更快向你付款!”吴某某情真意切地说。
为了让李某某更好地理解现状,执行人员继续向李某某举例道:“这就好比抓鱼,要是把鱼塘的水全抽干,塘里的几条鱼是能一网打尽的。可明年后年该去哪里抓鱼呢?不如让他们继续经营,分期收网获‘鱼’,不就能全部拿回工程款了吗?”
和解协议下的重生
“法官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李某某虽认可了执行人员的分析,但仍皱着眉头犹豫不决。见状,执行人员提醒吴某某主动拿出更多诚意,才能给建筑公司争取机会。
“这样行不?我们公司被冻结的存款先扣划进法院账户作为担保,如果你觉得还不够,我们还可以商量!”思考片刻,吴某某也作出了承诺。
最终,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建筑公司的380万元存款由法院扣划进案款账户;此外,该公司还筹集455万元汇到法院案款账户作为担保。法院则应李某某申请,解除对建筑公司账户的冻结,撤销对该公司及吴某某采取的限制高消费令。
拿着签好字的和解协议,吴某某紧握执行人员的手,再次郑重承诺:“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争取拿下这几个项目,后期尽快偿还工程款。谢谢法院,给了我们重生的机会!”
一段时间后,该公司成功中标。吴某某难抑喜悦,主动给执行人员打来电话,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据了解,茂南法院注重在兑现胜诉权益与保障经济发展之间寻找最优解,深化善意文明执行机制,做到“暖企、护企”,今年以来通过执行和解等方式执行涉企业案件1082件,执行到位金额1.75亿元。(关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