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片叶子真的能‘印’在布上吗?”陈同学举着树叶好奇地问。近日,一场以“理论教学+实地探索+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自然教育课在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展开。30余名小学生在华农师生的带领下,既当“植物医生”又做“非遗传承人”,开启了一堂富有意义的“自然课堂”。
“榕树的气生根就像榕树的‘空调系统’,帮助它在湿热环境中呼吸。”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桑文副教授指着古榕树的气生根讲解道。通过“昆虫天敌如何维持生态平衡”等互动,孩子们了解到可以利用害虫会讨厌特定味道赶走害虫。“这正是绿色防控的智慧——理解自然规律,用生态的方式解决问题。”桑老师在《古榕树健康的守护者》课堂中讲解道。
据悉,桑老师团队自2023年起联合多家单位实施古榕树生态修复项目,经过古榕岛土壤修复改良、补充古榕树生长所需养分、科学防治病虫害等措施,逐步修复和保护古榕岛及其周围环境,让这片“鸟的天堂”焕发生机。在此过程中,实践团队开展的古榕树病虫害调研工作,为后续科学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实践环节,实践队向孩子们介绍了拓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带领孩子们采集园内植物叶片,运用木槌将叶脉纹理拓印在棉布上,体验“捶草印花”的传统技艺。这不仅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沉浸式体验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亲自自然、守护非遗文化的种子。
“在这里,每天都能感受到生命间的奇妙对话。”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古主任说道。“漫步林间,呼吸着新鲜空气,聆听着鸟儿如疗愈乐章般的自然鸣唱,感受着蓬勃的生机与开阔的湿地视野,能有效缓解视觉疲劳和焦虑情绪。这里,舒展身心、重拾好奇与宁静的理想之地,也是一片‘心灵绿洲’。”
活动期间,双方就党团共建达成协议,并举行“华南农业大学·江门小鸟天堂青年实干家计划工作站”“‘向阳而生’心理育人工作室实践基地”揭牌。工作站作为华农大落实团中央品牌项目的重要载体和新会区深化校地合作的创新平台,将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开展科研攻关、科普宣教、人才培养和社区服务,也将为探索在生态文明建设一线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提供宝贵的“广东经验”和“新会样本”。
撰文:梁丽梅 黄曦 钟幸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