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5/12 09:24:03
来源:广州日报

实探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字体:

  国家东南区域救援中心指战员开展防汛救援拉动演练。

  国家东南区域救援中心指战员开展防汛救援拉动演练。

  潮州消防指战员在激流水道中训练。

  潮州消防指战员在激流水道中训练。

竖井救援现场。

  直升机救援演练现场。

  救援人员利用绞车将被困者送上救援直升机。

  过山车事故演练现场。

  在螺旋桨轰鸣声中,救援直升机悬停在8米高空,身着橙色战衣的消防员在强烈气流中精准操控绞车系统,将模拟伤员平稳转移——这是记者近日在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目睹的高空救援训练场景。

  从去年6月份项目建成,到去年底交付使用,经先期进驻、补充选调、集中抽组3个阶段,截至2025年4月8日,从全国消防救援队伍遴选的300名专业骨干顺利进驻,抽组任务圆满完成,基本架构初步搭建……如今,这个辐射东南地区的“安全堡垒”已正式启航,并以实战化训练锻造着一支“水陆空”全能作战的救援“铁军”。

  今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实地探访位于潮州市的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零距离感受这支应急救援“国家队”的硬核战力。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 通讯员严广钊

  记者探营——

  科技感拉满堪称应急救援“黄埔军校”

  地震后坍塌的“楼歪歪”、倒挂在半空的过山车、停在斜坡上的小轿车……记者走进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大型事故灾害现场,这些逼真的场景设置,让人真切感受到灾难的无情和救援的紧迫。

  在实训演练区域,记者看到现场的设施设备不仅逼真,而且科技感满满。这里不仅有全国首创的台风综合模拟训练馆,还有地下空间积水救援训练单元和全亚洲规模最大、流态最丰富的急流救援训练水道。占地500亩,涵盖5大训练板块、27个训练单元、108个训练科目……救援中心内训练种类齐全、设施完备,堪称应急救援的“黄埔军校”。

  走进台风综合模拟救援训练馆,记者瞬间被裹挟进风暴中心——场馆内配备的风机、造浪球、特制灯光或音响等设备,能复现最大13级台风灾害下风、雨、浪等复杂救援环境。

  “这是国内首个能全要素模拟超强台风灾害的实景训练场。”负责台风水域灾害救援训练板块的消防员郭梓杰告诉记者,场馆顶部还安装了国内自主研发的直升机模拟器,能够实现多角度侧倾和俯仰运动,最大限度还原台风灾害下直升机救援的场景。

  在地下空间积水救援训练单元,记者看到了模拟地铁、车库、商业管廊、机房等六种常见地下空间内涝场景的训练设施。这里可以开展在全黑积水环境下的水面水下搜救、人员转移、无人机械设备操作等训练。

  而在亚洲最大的激流水道训练场,450米长的装配式水道正模拟着山洪暴发场景。可拆卸模块堆叠出18种复杂流态,2.5米/秒的湍流将训练舟艇冲得剧烈摇晃。“注意45度切浪!”水道中,潮州消防支队消防员黄永荣正与战友驾驶冲锋舟在“沸腾线”漩涡边缘急转,船头与激流形成精准夹角,成功避开被掀翻的树木残骸。

  “以前需要到广西、云南等野外水道训练,流态没那么丰富,还经常受伤。现在有了激流水道训练场地,我们平时过来训练也方便安全多了。”黄永荣告诉记者。

  实战演练——

  “国家队”秀肌肉,展应急救援“硬实力”

  记者探访当天,国家东南区域救援中心内正进行防汛救援拉动演练,这支应急救援“国家队”现场秀起“肌肉”,展现能征善战的硬核实力。

  据了解,国家东南区域救援中心于2023年初动工建设,2024年11月筹备组进驻,2025年4月指战员抽组到位。尽管成立时间较短,但队伍迅速进入状态,在边适应边磨合中开展了水域救援、台风救援等专业化训练,并专题开展台风洪涝灾害调研、积极参与防汛救援演练,力求通过实战化训练提升救援能力。

  在直升机救援演练现场,记者随指战员一起登上救援直升机,前往“水灾现场”营救被困屋顶的群众。“高度2米,悬停,放置绞车!”机舱内,郭梓杰全程蹲跪在舱门旁,根据现场情况指挥救援。只见两名救援人员迅速从直升机上滑降,到达地面后,两人迅速将被困人员固定,并利用绞车合力将其拉上直升机内……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展现出“国家队”空中救援的高效与专业。

  来到高空绳索训练基地,15米深竖井模拟装置格外醒目。“井口直径仅80厘米,井下可能存在有毒气体和未知风险。”负责该训练模块的消防员郭君祥向记者介绍,训练高度还原儿童坠井等真实案例,救援人员需携带设备倒悬深入井底,在双人极限作业空间内完成生命探测、供氧保障、伤员固定等全流程操作。在相邻的高空训练塔,记者看到指战员们正进行过山车事故专项演练:当模拟伤员因倒挂陷入昏迷,救援组需在15米高空搭建斜向救援系统,采用担架将伤员在高空中固定,并平移至安全区域。

  “地面救援已属不易,高空作业更是难上加难。”郭君祥向记者揭秘,这支救援队伍中虽然多是“90后”“00后”的年轻力量,但不少人已在各种应急救援大赛中获奖无数,素质过硬。该团队每周设置3至4个高强度训练日,每日轮换4个救援科目,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国家东南区域救援中心三大队大队长赵杰告诉记者,下一步将重点打造航空救援力量体系模块化建设,针对灾情发生后的通信组网、救援力量投送、物资转运、伤员救治等一系列救援任务,实现航空救援、地面救援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辐射东南:全国仅六个,为何选址潮州?

  记者了解到,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是全国6个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中心设有“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即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指挥协调中心、综合救援基地、培训演练基地、装备储运基地和航空保障基地,是一座集“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智能预警决策、快速投送响应于一体的现代化应急中枢。

  那么,这个总占地500亩的国家级“安全堡垒”,为何落子粤东小城潮州?

  数据显示,东南沿海地区坐拥全国最长的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承载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两大国家战略引擎。然而,在这片不足国土陆域面积7%的东南门户,却承载着繁重的防灾减灾救灾任务——71.4%的台风在此登陆,43.6%的暴雨洪涝在此肆虐。

  “登陆中国的台风每3个就有1个在广东,而潮州正处于粤港澳大湾区与海西经济区台风防御的‘咽喉锁钥’。”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筹备组临时党委书记、组长田顺柱告诉记者,该中心主要担负台风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应急救援等任务,辐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区。中心选址潮州是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可迅速响应东南沿海的台风灾害,确保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行动。

  站在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制高点眺望,韩江支流与甬莞高速在脚下交汇,远处青山连绵,近处厂房林立。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从该中心出发,前往甬莞高速潮州西(古巷)出口仅需5分钟车程。而周边已建成沈海高速、甬莞高速及厦深铁路交会的立体交通网,2小时陆路覆盖粤东闽南主要城市,便于快速投送救援力量与物资。

  时下我国已进入汛期,台风季也即将到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中心的救援人员、车辆及物资器材已处于随时待命状态,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够迅速投入战斗。

  记者手记:千锤百炼始成“钢”

  采访当天,潮州的天空虽飘着细雨,却浇灭不了消防员们训练的热情。当最后一个训练科目缆车救援结束时,时间已是下午1点钟,消防员们这才匆匆收拾好训练装备,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准备前往食堂就餐。

  此时,远处的实训演练墙上,刻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苦练本领”的十六字标语,在雨中分外鲜红。当台风季再度来临,这支千锤百炼的应急救援“铁军”,正时刻准备着奔赴救援一线,守护一方平安。陈家源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