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泥土的‘灵魂’发掘出来!”-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4/30 09:42:01
来源:广州日报

“把泥土的‘灵魂’发掘出来!”

字体:
4月29日,“妙手神韵——潘柏林陶塑作品巡回展”在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盛大开幕。

展览由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指导,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佛山市陶瓷艺术家协会主办。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集中展出近80件潘柏林历年精品力作,其中约三分之一为珍贵原作。展览作品主要可分为动物生肖类、儒佛道和历史人物类以及民俗类,集中了潘柏林各个时期的创作精品,展现出不同阶段作品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演变,全方位展现石湾陶塑的独特魅力。

一塑一世界,一雕一乾坤,以匠心赓续文化基因

“泥土是有生命力的,我们做陶塑,实际就是把泥土的‘灵魂’给发掘出来”,潘柏林表示,“如果你和它‘有缘’,它是可以和你沟通的。”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湾陶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潘柏林的作品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在陶艺界独树一帜。他始终深植中华文脉,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巧妙融合,作品题材横跨古今,表现手法游刃有余,既有精工细作的写实功力,又不失写意传神的艺术境界,真正实现了“一塑一世界,一雕一乾坤”的艺术追求,实现了传统文化基因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潘柏林与观众分享创作心得。

步入展厅,一件件匠心独运的陶塑作品令人目不暇接。温馨喜庆的《回娘家》,通过细腻的人物神态和生动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新婚夫妇甜蜜幸福的生活场景;《山中方七日》,将陶塑与天然枯木完美结合,传递出对生态环境的深刻思考。

“你们看这件作品,当年我做它做了很长时间”,原作《观沧海》堪称石湾陶艺的典范之作,讲起它,潘柏林也是滔滔不绝,“这里面很多东西都做到了极限,就像这根缰绳,烧成就极其困难。更重要的是,你要怎样在处理好这些细部之外,能从整体上表现出曹操的那种豪迈的气魄?”记者看到,作品以曹操登临碣石的历史场景为蓝本,人物的须发、衣带、披风,马的鬃毛、马尾等细节都刻画得丝丝入扣,使厚重的陶泥呈现出丝绸般的飘逸质感。通过衣袂飞扬的动态塑造和人物深邃的眼神刻画,在静态中彰显出“力”与“动”的美学张力,将一代枭雄的英雄气概与踌躇满志展现得淋漓尽致,完美诠释了石湾陶塑“以形写神”的艺术精髓。

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以创新激活文化生命力

潘柏林是当代石湾陶塑领军人物。潘柏林的艺术实践,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探索,他始终秉持“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创作理念,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贯穿艺术实践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拓展石湾陶塑的艺术边界。

在题材创新方面,潘柏林开创了“民俗风情”创作系列,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为蓝本,创作了《洞房花烛夜》《天伦乐》《闹元宵》等一批雅俗共赏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延续了石湾陶塑贴近生活的传统,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清末民初陶艺家刘佐朝的作品形成跨时代的呼应,成为石湾陶塑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精彩纷呈的展品。

工艺创新上,潘柏林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首创“披布纹”技法,在《袖里乾坤》中,巧妙融合了布料的轻柔与陶泥的厚重,通过细腻的布纹肌理,将达摩祖师的垂袖塑造成如瀑布倾泻般的质感;在《喜怒哀乐》系列中,运用捏塑手纹肌理传递人物复杂情绪,赋予陶塑鲜活的生命力;《佛系列》则结合“真布泥”技法与夸张变形,使佛像衣饰既有布料的自然褶皱,又不失陶泥的古朴韵味,开创了石湾陶塑工艺的新境界。

材料运用上,潘柏林大胆突破传统。他将陶瓷与天然枯木相结合,创作出《绿色的怀念》《山中方七日》等作品。这种异质同构的创新手法,不仅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完美对话,更体现了艺术家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敏锐的艺术直觉。

潘柏林认为,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要有精美的外在形式,更要有深刻的精神内涵。他将石湾陶塑的艺术精髓总结为“线条简洁、以眼传神、巧拙得当、适度夸张”,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准的艺术表现,为作品注入灵魂,使其在形神兼备中传递出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让古老艺术在守正创新中迸发时代活力。

“笔墨当随时代”,潘柏林弟子,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封伟民说,“潘大师的创作一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保持着进取的心态。同时,他始终关注着社会的面貌,不是只会‘埋头苦干’,而是对社会有着一种责任感。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发展的当下,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似乎让人感觉到无可限量,正反衬出这种专注于手艺、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陶土上面的精神的珍贵。”

薪火相传,赤诚以恒,以传承拓展文化影响力

潘柏林不仅在艺术创作上成就卓越,更是民间艺术传承的践行者,通过人才培养、展览传播等多种路径,持续增强非遗技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他常说:“石湾陶塑能历经千年传承而不衰,靠的就是一代代艺人的坚守与创新。”作为“南国陶都”,石湾有着5700多年的制陶历史,素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20世纪60年代,石湾陶塑大师刘传与齐白石、泥人张一同受邀到中国最高美术学府演讲,石湾陶塑更是当时全国唯一能参加全国美展的陶塑艺术,足见其在中国陶艺界的重要地位。

2018年,潘柏林陶塑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得业界广泛赞誉。此后,他更加坚定了推广石湾陶塑的决心。近年来,他不辞辛劳,通过举办全国巡回展的方式,将地域性非遗技艺提升为超越地域的文化载体,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门古老的艺术。“每一次展览都是一次文化的对话,我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石湾陶塑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潘柏林如是说。

在传承人才培养方面,潘柏林展现出博大的胸怀。他打破传统“家传技艺”的局限,近40年来广收门徒,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在他的悉心培养下,70多位弟子在陶艺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包括2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位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大师、5位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等。这些新生力量已成为推动石湾陶艺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次展览确实给我很大的震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象牙雕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民辉在展览现场表示,“佛山陶艺有悠久的历史,这次展览让我们看到怎样在很好地传承历史记忆的前提下,加入自己对艺术、人生、社会的思考与表达。这种主动创新的探索,对于岭南其他品类的传承人、创作者,有很好的启发。”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广州展览,不仅是潘柏林个人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也是他践行非遗传承使命的重要实践。通过一件件精美的陶塑作品,观众不仅能领略到石湾陶塑的艺术魅力,更能感受到一位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守护与创新发展的不懈追求。 卜松竹 张娟 王维宣 

【纠错】 【责任编辑:魏晓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