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推动水务环保事业高质量发展?佛山水业集团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发展智慧新业态,不断积蓄先进生产力。同时,坚持绿色发展底色,注重绿色能源的使用和服务的升级,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实践中,佛山水业紧扣传统产业绿色转型、资源节约循环、绿色生态构建及绿色价值创造四大维度“落笔”,从水务、环保、农业三大领域入手“破题”,探索出一条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形成可复制的绿色转型“佛水样本”。
水务:全面拥抱“数智+”,推动水务全价值链绿色转型
依托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佛山水业主动突破传统水务的碎片化管理模式,攻坚水务运营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源——厂——网——端——站”全链条水务服务为支点,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水务管理的交叉融合,形成“安全+智慧”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佛水环保节能增效项目(一期)——丹灶加压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2024年12月完成并网。
在绿色能源融合发展上,佛山水业创新探索“水务+光伏”特色模式,通过光伏发电与水务设施建设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能源在水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目前,总投资超1亿元的佛水环保节能增效项目(一期)正加快推进,该项目利用旗下8家供水厂、1座加压泵站的屋顶、水池池面及空余土地,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根据规划,项目年均发电量约3000万千瓦时,可年节约标准煤约980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9万吨,预计今年上半年全面竣工。
环保:打破资源循环瓶颈,助力“无废城市”建设
智能化与绿色化是驱动环保产业升级的双引擎。在垃圾焚烧处理领域,佛山水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技术集成和科研项目引领,为“无废城市”建设贡献佛水力量。
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厂区俯瞰图
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领域,佛山水业集团下属佛山市绿能环保有限公司传来创新捷报——其“城市垃圾低碳高氨废水减污降碳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该项目成功破解了传统处理中高成本、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三高”难题,在不投加碳源的情况下,总氮脱除效率达到75%左右,对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能环保公司的垃圾焚烧电厂更是秉持“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理念,采用国际领先的烟气净化工艺,烟气排放指标严于欧盟标准,飞灰经螯合固化后安全填埋,实现污染物近零排放的卓越成效,成为国内城市固废资源化标杆。
佛山市绿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机器人在进行医废卸料作业。
在医疗废物处置领域,佛水集团下属佛山市绿健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再添“双碳”实践亮点。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该公司近年来持续推进清洁生产与节能降耗,率先启动国内首个“医疗废物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认证” 项目,以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创新驱动行业低碳转型。
农业:神奇魔法“点土成金”,应用面积约800万亩
作为佛山水业集团下属企业,佛山市铁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持续探索“环保+农业+产业”协同创新,在“不起眼”的土壤治理领域深耕多年,已成为国内优秀的系统土壤治理综合服务商,并逐渐成长为耕地安全利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贵州“三新”技术示范项目现场,无人机在进行农田喷施。
遍布全国的业务,是其“硬核”实力的最好证明。比如在贵州“三新”技术示范项目,铁人环保的无人机低空盘旋,按着规定路线将叶面硅肥产品精准喷施在受重金属污染的稻田上,通过增强土地有机肥及微量元素含量,减少化肥使用量,有效降低了化肥面源污染,从而促进水稻稳健生长。
如今,公司核心产品叶面硅肥“降镉灵”“喷喷富”产品不仅应用在水稻田间,更应用在其他农作物如茶叶、陈皮、辣椒等的种植环节,既能提高农作物有机硒含量,又可以提升农作物产量。有种植大户表示:“用了铁人环保的核心技术产品,辣椒长得快,根本摘不完。”……从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到茶叶、中药材等高附加值作物,铁人环保累计已为200多种作物赋能,以科技绘就的作物“丰”景图逐渐清晰。
铁人环保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全国24个省、直辖市,应用面积约800万亩,这家扎根佛山的环保科技企业,正以技术跨界融合激活土地新动能,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施展“点土成金”的神奇魔法。(杨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