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兴农 打造育种基地-新华网
新华网 > 广东 > 正文
2025 02/18 15:13:03
来源:触电新闻

推进科技兴农 打造育种基地

字体:

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不断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由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广东分中心大豆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负责实施的南方优质大豆品种选育及示范项目是产业园重要建设项目之一,项目以生物育种科技为核心,以现代农业种业生产、科普研学为主题,运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打造黄埔知识城最美田园综合体的多功能育种基地。项目在黄埔区龙湖街埔心村建设南方大豆优势品种及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大豆科普研学平台以及打造产业园品牌等。

南方大豆优势品种及种质资源繁育基地为广州市黄埔区现代种业(农作物)产业园的核心建设内容,其目标是建成具影响力的大豆种业及相关研发示范园。通过建设高水平的大豆资源繁育和精准鉴定基地,挖掘优异种质资源、基因资源,开展生物育种研发等工作,选育适合热带亚热带及面向国内主产区的大豆新品种,并建成我国南方大豆育种、产学研合作、品种展示与交易中心。

目前,已选育出华夏21、华夏22、华夏26等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其中华夏21具有高产优质耐荫等特性,适宜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夏播种植,2024年英德市九龙镇高产田平均亩产307.83 公斤;华夏22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适合广东夏秋种植,2023年海丰县平东镇高产示范平均亩产313公斤。选育的大豆新品种广泛适宜热带亚热带大豆产区种植,为大豆种业提供良种和技术保障。

文章配图

展示区汇聚产业园内优异大豆种质及种植模式,集中开展大豆生物育种相关试验、生产示范、成果展示、技术推广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大豆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实现研发成果落地转化,为广东大豆产业提供品种和技术保障。

未来,项目将积极推动黄埔农业种植业结构创新,汇聚产业园内大豆种质、栽培技术集成、大豆/其他作物种植模式,并利用现有产学研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研制大豆加工产品、开发农旅项目及活动品牌等,打造高水平大豆生物育种和展示平台,提升广州市黄埔区现代种业整体水平。

【纠错】 【责任编辑:陈凯昊】